精子
概述
精子 Sperm(Plant)藻菌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以及裸子植物中的蘇鐵目和銀杏目,都具有鞭毛而能游動的精子;但裸子植物中的松杉目和買麻藤目以及全部被子植物,精子都不具鞭毛.
外部形態
精子形態因植物種類而異,有雙鞭毛精子、多鞭毛精子和無鞭毛精子等.原始陸生植物苔蘚和低等維管植物石松與卷柏一般為雙鞭毛游動精子;水韭、木賊、真蕨和裸子植物中的蘇鐵和銀杏則為多鞭毛游動精子.每個精子有 100根以上的鞭毛,而蘇鐵目澤米屬的一個游動精子約有1~1.2萬根鞭毛.蘇鐵和銀杏的精子形似陀螺,遠極端呈螺旋帶狀,大量鞭毛叢生于螺旋帶上.螺旋帶的輪數有所不同:澤米屬6輪,蘇鐵屬5輪,銀杏屬3輪.裸子植物的松柏目及買麻藤目和被子植物的精子不具鞭毛.在維管植物中,體積最大的精子是蘇鐵類(澤米屬)植物的一種(Zamia chigua),其直徑約400微米.
內部結構
各種植物類群的精子內部結構差異很大.低等植物的游動精子,在結構和發育上類似于動物精子.如麗藻精子具兩條鞭毛,鞭毛長在細胞的前端,并向后部延伸.
整個游動精子可以分為3個區:
①細胞的前端約占 1/4,包括一團線粒體;②在中部有一較長的核,約占細胞的1/2;
③末端也占1/4,包含一團質體.在精子超微結構的研究中,多鞭毛的澤米精子是比較詳細研究過的一個例子.它的整個細胞體積大部為核所占據,薄層細胞質在細胞的周緣為質膜束縛.從縱切面看,精子螺旋帶呈梯狀.精子前部頂端有一電子致密的帽狀物質.細胞質中有線粒體和內質網等細胞器.中國科學家朱澄等從小麥的成熟花粉粒中,觀察到具尾部結構的精細胞.它的一端是鈍的頭部,主要為長橢圓形的細胞核所占據;另一端是細胞質延伸的尾部,末端漸尖,約占細胞長度的2/3(圖3c).精子細胞質中除含有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器、核糖體、小液泡和退化的質體外,還具有微管以及與細胞縱軸相平行的大量纖絲狀結構.線粒體集中在尾部細胞質中.
運動
具鞭毛的精子可以游動,游動精子釋放后,在22~25℃下可活動1小時左右.一旦精子到達卵細胞,具鞭毛的帶狀結構便自行脫落,然后精細胞核直接與卵接觸.至于不具鞭毛的精子是否能夠自主運動,還有不同的看法.
發生過程
各種植物的精子器或雄配子體產生的精子數目有很大差異:水韭的一個精子器可產生 4個精子,卷柏128~256個,瓶爾小草(厚囊蕨類)幾千個,里白(薄囊蕨類)幾百個;種子植物的雄配子體一般只產生兩個精子.
演化趨勢
總的趨勢是由具鞭毛的游動精子,逐漸簡化成不具鞭毛的精細胞.精子的活動方式也由靠鞭毛游動到借花粉管輸送精子.如低等維管植物的受精作用,必須在具備一定水分的條件下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藻類植物的水生習性.而蘇鐵和銀杏精子,雖然保持藻類和低等維管植物具鞭毛的特點,但精子已過渡到借助花粉管輸送.到了裸子植物的松杉類和被子植物,精子的移動則擺脫了水分條件的限制,完全靠花粉管輸送.
之后,細胞質都不完全分開,細胞之間有間橋相連,形似合胞體.這可能有利于細胞之間維持嚴格的同步性,有利于同時產生大量的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