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
現今社會,各種產品推陳出新,餐飲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生活上的享受與便利,也帶來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相關的問題.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
然而,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毒奶粉,地溝油,香精包子等等.
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目前特殊條件下多方社會經濟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過去,在生產銷售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頓中沒有做到法治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發生問題治哪里,事情過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率屢治不絕、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1.安全管理不規范所致
毒奶粉、毒筷子、洗蝦粉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終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監管體系的缺失.實質上,公共監管體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基層、各部門的監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關法律條例及職責賦予加以日常監管,各盡其責,而非等待事態大規模擴散并爆發后才匆忙行動,將會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發生.
2.利益驅動及龐大的市場誘導所致
不法商人往往為了一己經濟私利,不惜昧著良心去傷害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因為即使這樣,只要不是客觀原因導致的“東窗事發”,商人們就不愁巨大的獲利空間,而中國的人口眾多,食品市場空間大,盲從心理重,任一食品只要包裝、宣傳、處理得當,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存在.
3.部分商人缺乏公德心所致
“無奸不商”在中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傳承,而且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社會形態下,大有進一步發揚光大的趨勢,總有部分商人群體嚴重缺乏公德心.
縱觀種種原因,我們不難發現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跟我們目前特殊的社會大環境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從多方面著手才能有效解決當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