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認為,痛風是個富貴病或者只針對男性等,這些認識誤區令疾病的防治難度加大.要想提前防治痛風,一定要糾正你對痛風的認知誤區.
誤區一:只有富人和胖人才得痛風
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風濕病學專家約翰·瑞維雷表示,痛風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胖人得病幾率相對較高.另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膽固醇高的人,患痛風的風險也會增加.
誤區二:痛風是“男人病”,女人不易得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的臨床醫學教授赫伯特·巴拉夫解釋說,女人在更年期以前,患痛風的幾率是男人的1/10,而60歲后,男女患病風險相當.
誤區三:痛風總是開始于大腳趾
血液中的尿酸增多會在關節處形成結晶,發生炎癥,造成痛風.痛風的確頻繁始于大腳趾,但也可能發生在膝蓋、腳踝、足部和手上.例如,患骨關節炎的女性,痛風常發生于手關節.起初只是幾個關節,之后會蔓延,如不及時治,可能造成永久傷害.
誤區四:不吃動物肝臟、不飲酒,就不會得痛風
酒精,尤其是啤酒,動物肝臟,一些魚類如沙丁魚、鳳尾魚,都含有大量的嘌呤.人體在分解嘌呤時會增加尿酸,從而增加痛風的風險.避免吃這些食物會降低發病幾率,但不代表絕對不發病.
誤區五:痛風雖痛,卻不致命
痛風不會直接導致死亡,卻會引起其他致命的疾病.杜克大學醫學助理教授羅伯特·基南解釋說,痛風能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風險,也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削弱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如果痛風久不治療,可導致痛風石,就會危及生命.
誤區六:目前,治痛風沒有有效藥物
很多藥可以用來對抗痛風,有些可以快速止痛和控制炎癥,有些能夠從根本上減少尿酸生成結晶.有效藥物包括:秋水仙堿,可以快速阻止炎癥;處方藥,如別嘌呤醇、非布索坦和丙磺舒,能夠控制尿酸水平.大多數痛風患者需要終身服用一種降尿酸藥物.
誤區七:得了痛風,改變生活方式也無濟于事
改變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習慣可以降低病癥的嚴重程度和發生頻率.減肥、少吃動物蛋白、多吃蔬菜和植物蛋白都有利于治療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