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基本常識
“新生兒期”主要是指胎兒從母親子宮內挽出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由于這段時期新生兒的身體系統各個臟器功能的發育尚未成熟,臨床上一般將新生兒分為三類:
足月兒: 胎齡滿37周至不滿42足周的新生兒.
早產兒: 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的新生兒.
過期產兒:胎齡滿42周以上的新生兒.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因而易感染,所以保健護理非常重要.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新生兒期”主要是指胎兒從母親子宮內挽出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由于這段時期新生兒的身體系統各個臟器功能的發育尚未成熟,臨床上一般將新生兒分為三類:
足月兒: 胎齡滿37周至不滿42足周的新生兒.
早產兒: 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的新生兒.
過期產兒:胎齡滿42周以上的新生兒.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因而易感染,所以保健護理非常重要.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新生兒護理主要方法,胎兒從脫離母體到生后28天,醫學上稱為新生兒期.這是孩子開始獨立生活的第一階段,身體變化很大.所以保健護理非常重要.新生兒的護理需要特別細致周到,護理新生兒初步要注意以下要點:
1.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涂擦制霉菌素藥水.
2.保溫
新生兒出生后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干,用潔凈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于2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于36℃或高于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3.滴眼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凈后再滴眼藥.
4.體位
除媽媽抱起喂奶外,新生兒整日臥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采取側臥位,尤其喂奶后應向右側臥,平時采取左側臥.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5.注意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要特別注意兩個因素:第一是通風因素.新生兒的居住環境要求有適當的通風氣流,同時要避免傳統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風;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離,以免對寶寶的聽覺器官造成傷害.
6.注意冷熱護理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溫,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7.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松,質地要柔軟,不宜釘扣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8.注意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絡碘溶液擦洗臍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后,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干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9.要保證充足睡眠
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10.處理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后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剛剛離開媽媽子宮的庇護,新生兒十分幼弱.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寶寶的一切都得依賴養育者的照顧.她需要爸爸媽媽們的細心照顧,因此父母們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生男生女幫推薦生活中一些細微的安全常識,讓你的寶寶能平安度過他的人之初.
1、睡眠的安全
剛出生的寶寶一天要睡十幾二十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的安全也是父母最需要了解的.
2、寶寶睡覺時家長不能長時間離開
不要以為寶寶不會翻身,就放心地干自己的事去了.即使寶寶睡得很踏實,也要時不時地過去看看他是不是一切正常.
3、同屋分床睡
寶寶半歲以內,最好讓他和你們睡在一個房間里,但不能同睡一張床.因為如果大人睡得過熟,壓住寶寶,或大人的被子不小心堵住寶寶口鼻,會引起窒息.大一點兒的寶寶呼吸困難時能下意識地反抗,但一兩個月的小寶寶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4、嬰兒床也有安全指標
嬰兒床的欄桿要高于60厘米,以防寶寶摔下來.欄桿的空隙應該在2.5~6厘米之間,間隙過小容易困住寶寶的胳膊和腿,空隙過大寶寶的小腳容易滑出來.
5、床墊不要太軟
最好使用棉質毯子和被子,不要使用羽絨被,也不要用太軟太大的枕頭.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寶寶的頭部周圍堆衣物和玩具,以免堵住寶寶口鼻,引起窒息.
6、在床頭放緩沖墊
這樣既可以保護寶寶的頭部,又可以擋風.注意不要用枕頭、毛毯等代替專用的床圍,如果這些東西放不穩,會倒下來壓住寶寶.
7、仰睡或側睡
4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安全的睡姿是仰臥位,這樣寶寶不容易窒息,也不會重復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寶寶經常吐奶,要讓他側臥,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經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8、喝奶的安全
無論你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有一些安全問題需要注意:
9、不要用微波爐熱奶
給寶寶熱奶,最好是用熱水浸泡或者用專門的暖奶器來加熱,盡量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微波是通過使食物分子激化而產熱的,瓶子并不燙,不好把握奶溫.而且微波爐加熱不均勻,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溫度與瓶子中央的溫度不同.食道黏膜比皮膚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燙傷.
食道燙傷會引起疤痕收縮,使食道變狹窄,吞咽困難,寶寶就會拒絕喝奶.而且咽部是發音的部位,受到損傷還會影響到語言的發育.
10、不要躺著喂奶
照顧小寶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加上新媽媽的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很容易疲勞.如果躺著喂奶,不小心睡著了,乳房有可能壓迫寶寶的口鼻,引起窒息.
11、喝完奶要拍嗝
寶寶喝完奶,先別忙著讓他躺下.拍嗝能讓他排出胃里的空氣,以防吐奶.
12、洗澡的安全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即使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出汗、大小便、流口水等,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所以要勤給他洗澡.
13、防燙傷
寶寶的洗澡水溫度在40℃左右比較適宜.可將熱水器設在恒定的溫度,或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水溫計.而且,每次洗澡前都別忘記用手肘試一下水溫.
14、防溺水
給寶寶洗澡時,一秒鐘也不能讓他一個人留在澡盆里.不管有多緊急的事,也要等家里的其他人來了之后再走開,或者把寶寶擦干凈、包好,抱著他出來.
15、謹慎使用爽身粉
使用爽身粉時一定要遠離寶寶面部搖動,在脖子、額頭等離寶寶面部較近的地方使用時,注意擋住寶寶的眼睛和口鼻,以防寶寶吸入爽身粉的粉末而嗆咳,或者被粉末迷住眼睛.
一、逗樂禁忌
(1)睡前不宜逗樂 嬰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興奮后往往不容易抑制,會不肯睡覺或上床后動個不停,影響睡眠質量;
(2)吃奶不宜逗樂 嬰兒吞咽和咀嚼功能還不完善,逗樂可能會引起嗆奶,甚至發生吸入性肺炎;
(3)不要搖晃或拋起嬰兒 嬰兒的頭頸發育不全,大力的搖晃逗樂很容易傷到寶寶,甚至有生命危險.
二、哄睡禁忌 當寶寶哭鬧不睡時,父母會想出各種方法來哄睡寶寶,但有些不正確的方法卻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不利.
(1)搖睡:因為搖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震蕩,造成腦組織表面小血管破裂,輕者發生癲癇、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水腫,腦疝危及生命.
(2)陪睡:媽媽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壓住寶寶,造成孩子窒息.
生男生女幫提示:哄睡妙招
(1)輕拍寶寶: 寶寶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緒還是不太安定,媽媽可以邊哼兒歌,邊輕拍寶寶,給他一個愜意的心情和絕對的安全感.
(2)輕柔的音樂:可以選擇一些輕柔的音樂幫助寶寶睡眠.要知道,寶寶對音樂具有天生的鑒賞力哦!
(3)背光而睡:寶寶待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適應了黑黑的睡覺環境.所以可以讓寶寶朝著背光的方向睡,讓他慢慢適應.
寶寶出生了,面對小小、軟軟的小寶寶,初為父母的爸爸媽媽們一定既緊張又興奮,肯定非常想抱抱自己的孩子,但又擔心會不會弄傷寶寶,怎樣抱才能讓寶寶更舒服、更開心呢?抱新生寶寶要注意什么呢?
新生寶寶特別嬌柔,抱他的時候有四大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托著寶寶的頭部
出生不久的寶寶,頭大身子小,頸部肌肉發育還不成熟,也沒有力量支撐起整個頭部的重量.所以抱寶寶時,一定要托著他的頭,以免傷到勁部.在抱的時候,可以把寶寶抱得稍緊一點,這樣可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二、是不要豎著抱
豎抱寶寶時,寶寶頭的重量就會全部壓要頸椎上.而新生兒的頭占全身長的1/4,頸椎還不足以支撐整個頭部,這樣就會傷到寶寶的脊椎.這些損傷在當時不容易發現,卻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所以在寶寶在1~2個月,頸肌還沒有完全發育時,一定要防止這種不正確的抱姿.
三、是多與寶寶交流
在抱著寶寶時,要同他說話,并進行溫柔的目光交流.這種感情交流,可以使寶寶的視野更開闊,受周圍環境的刺激更多,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精神發育以及身體生長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四、讓寶寶緊貼左胸
因為胎兒在母體內聽慣了母親的心跳,出生后讓他再聽到這樣熟悉的聲音會產生一種親切感,也更容易適應這種情境,從而使情緒平復下來.所以抱寶寶時,要將他的頭部放在左側貼近心臟的位置,讓他能聽到大人心跳的節律,這樣會讓他有安全感.國外曾有人做過實驗:當寶寶哭吵時,父母抱起他們,一組寶寶抱在懷里,父母用手輕輕地拍他們;另一組寶寶則緊貼左胸抱著,讓他們傾聽父母的心跳.結果發現后一組寶寶比前一組寶寶更易安靜下來.
五、不要搖晃寶寶
寶寶哭鬧、睡覺或醒來的時候,媽媽都會習慣性地抱著寶寶搖搖,以為這樣是寶寶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難掌握搖晃的力度,如果力度過大,很可能給寶寶頭部、眼球等部位帶來傷害,而且你也會感到手臂特別的酸疼.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為什么要把新生寶寶包裹起來?除了保暖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的理由嗎?包裹對新生寶寶的好處多著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包裹的妙處以及使用包裹時要注意的事項.
包裹的好處
寶寶出生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尤其神經髓鞘尚未形成,受到外來聲音、搖動等刺激很容易發生全身反應,好似受到“晾嚇”,從而影響到睡眠.包裹起來能緩解寶寶因外來刺激帶來的反應.寶寶一個人睡覺,即使蓋上被子也會感覺冷,將寶寶包裹起來,可以使他在一個暖和的環境中沉睡.新生寶寶身體柔軟,不能抬頭,不易抱起來,尤其是在喂奶時,非常不方便,將寶寶包起來就能很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可見,給寶寶“打包”有多么重要.而怎樣包裹寶寶也有很大學問,包裹得好,寶寶長得好,相反如果包裹得不科學,寶寶受罪不說,還會影響健康呢.
正確包裹法
包裹寶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新生寶寶,新生寶寶身體那么柔嫩,小脖子也是軟軟的,四肢又呈強硬的屈曲狀,更不會配合父母了.那么,作為新爸爸,你應該怎樣做呢?大致方法如下:
將柔軟、通氣性強的四方形薄棉被或布單平鋪在床上,將寶寶的身體順著被包的對角線放置,先將寶寶的兩腿分開,處于像青蛙腿樣的髖外展外旋的自然姿勢,這樣股骨頭正好對著髖臼的中心,可以使髖臼和股骨頭的骨骼都得到良好發育,從而為日后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用稍寬一點的尿布墊于寶寶的臀下,再將身體一側的被角折過來蓋住寶寶的肚子,過長的被角掖在寶寶的腰后,另一側被角覆蓋即可,可以適當裹緊,切不可用布帶捆綁.
注意事項
包裹時不要強制改變寶寶的自然體位,妨礙他的四肢運動.
在包裹外面捆繩時,應盡量寬松,只需保證包裹不被寶寶蹬脫就行.捆繩處最好避開手臂,以免影響寶寶自由伸展彎曲,妨礙他的觸覺發育.
包裹的被子要選用透氣性好的材質,同時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干燥和松軟,以免給寶寶的皮膚帶來不良刺激.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啼哭,對于寶寶的啼哭,家長們不必太過憂慮,因為小寶寶哭多笑少是自然規律.但是有的孩子不哭不鬧,即使偶爾啼哭,其哭聲也很低弱,持續時間很短,很少蹬被子,有什么要求也不主動“表示”,似乎很“乖”.這種“乖”孩子很可能患有疾病.
新生兒要是不哭也不鬧,家長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腦損傷.
新生兒腦損傷是指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因為變性、壞死或者凋亡,造成這一部分神經細胞功能的損失.具體表現有兩種,一種是興奮癥狀,睡覺時間很少,老是在動,即使不是在吃奶的時候,嘴巴也在不停地吸吮;另一種即抑制癥狀,什么反應都很低下,不哭,也不動,心跳減慢,連呼吸也不規則.
造成新生兒腦損傷的原因很多,尤其是早產兒,由于神經發育不好,導致腦損傷發病率也在上升.
如何早發現這些腦損傷的高危兒?最好在出生6個月內進行有效的系統評估.因為在這期間,嬰兒的大腦處于飛速生長發育階段,如果此時能發現腦損傷,并進行早期干預,能使損傷得到最大的修復和再生.
寶寶出生后,臍帶即被結扎剪斷,留下臍帶的殘端。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1天后自然干癟,3-4天開始脫落,10天以后自行愈合。那么在寶寶肚臍愈合這段時間應該如何進行護理呢?
臍部護理很簡單,每天給寶寶洗澡后或寶寶大小便不慎弄臟了臍部時,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臍部。消毒時左手食指和拇指暴露臍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簽自內向外成螺旋形消毒,把一些分泌物、血痂等臟東西擦拭干凈。這樣消毒10天,如果沒有感染可以停止消毒。洗澡對寶寶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情,不要怕水對寶寶的臍部不利。臍帶結扎后,臍帶外部的血管基本上已經收縮,水不會進入而引發感染。洗澡后,立即把水擦干凈,用酒精棉球擦拭一下即可。
注意不要用臟手撫摸臍部,換尿布時尿布不要覆蓋于臍部,以防臍部遭受污染。
每次護理時應注意觀察臍部的變化。如有臍孔紅腫、潮濕、滲血、分泌物增多等現象應加強消毒。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1.臍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并伴有異味時。
2.臍部潮濕、臍周圍腹壁皮膚紅腫。
3.臍孔溶血,或臍孔深處出現淺紅色小圓點,觸之易出血。
4.愈合時間延長,超過半個月。
臍帶護理牢記三原則
1.絕對干燥
臍帶脫落前應保持干燥,洗澡時如果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濕,應先以干凈小棉棒擦拭干凈,再執行臍帶護理。
2.避免悶熱
禁用面霜、乳液及油類涂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干燥甚至導致感染。
3.避免摩擦
紙尿褲大小要適當,避免紙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否則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導致破皮發紅,甚至出血?!〖埬蜓澬抡撤毑扛伤〖埬蜓澥撬秸迟N,還是垂直粘貼,很少會引起媽媽的重視,其實不同的做法與寶寶的臍部愈合有很大的關系。
往往孩子還沒出生,父母就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其實玩具可不僅僅是孩子娛樂的工具,還是啟發他們智力的重要物件.那么新生寶寶玩什么玩具會更聰明呢?
1. 可擠壓或吸吮的玩具
一些圈狀的和其他各種形狀的橡膠玩具,嬰兒可以很容易抓住,也可以放進嘴里.
2..柔軟的玩具或球類
最好的是那些制作簡單、用料不同的玩具.
3.塑料套膜照片和小鏡子
這些應該掛在嬰兒的小床邊,讓他看得到.
4.撥浪鼓、鈴鐺等有響聲的玩具
孩子投擲、拍打、擠捏、吸吮玩具時,它們會發出聲音.
爸爸媽媽要注意當嬰兒表現出不健康時,留心預示疾病的癥狀非常重要,如果有下列11中情況中的一種或幾種,應該馬上去看醫生.
1.嘴角和面部的皮膚蒼白或發青.
2.發熱38℃或更高.
3.身體松軟或僵硬.
4.眼睛發紅充血,或有白色粘稠分泌物與睫毛黏在一起.
5.嘴上有白色斑點.
6.肚臍周圍發紅、發軟.
7.鼻塞,喂奶時呼吸困難.
8.每天6~8次水樣便.
9.拒絕吃奶.
10.哭鬧時間比平常明顯要長.
11.大便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