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61hiu"></div>
  • <track id="61hiu"></track>

    <bdo id="61hiu"></bdo> <menuitem id="61hiu"><optgroup id="61hiu"></optgroup></menuitem>
  • <track id="61hiu"><span id="61hiu"></span></track>

    1. <nobr id="61hiu"><optgroup id="61hiu"></optgroup></nobr>
    2. <track id="61hiu"></track>
      1. <nobr id="61hiu"></nobr>
        學習國學

        為什么要學習國學?

        國學聽起來唬人,使人避之猶恐不及,正如對經典的描述:大多數人想看而沒有看過的書.親近國學,概因有二:其一、今人想過和沒有想過的問題,古人早已給出了答案,若不去找,自取其辱;其二、白話文讀著不過癮、不解渴、琢磨頭少,不像經、史、子、集,常讀常新,意韻無窮,營養豐富,能量充沛.一個人的閱讀根系,一定要根往下扎,不必被奇花異果吸引,要從根部去找營養.奇花異果,美則美矣,一旦追根溯源,恍然大悟,不再吃驚羨嘆.找到根了,則“不受惑”.胡適當年在北大學生畢業典禮上說,我要告訴年輕人的,就三個字,“不受惑”.

        “古老的不一定就是過時的.隨著世界越來越進步,第一,各個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各種文化都應該得到肯定和包容;第二,在眾多文化的競爭當中,西方東方、諸子百家之學,哪個是指引人類光明的,哪個就是經典.中國文化有一個特點:不離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這種人生境界,是所有人類都追求的境界,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經典里早已經很明確地談到這個問題,而且談得非常之深透.”對于李老師的這段話感,我悟越來越深刻.的確,國學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博大精深,通過對《國學要義》的學習,我了解到了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態度、處事的方法.同時,國學對于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中華民族之本的國學,和我們的精神文明是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國學存在于我們的意識形態之中,是中國民族的根本.再則,國學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體系,它體現了我們祖先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有責任將其發揚廣大.

        中國是現在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五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的國家.人類有很多古代文明,比如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文明、瑪雅文明,等等,但它們都斷了線.有的甚至無從考證其消亡的情況和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特點是它鮮明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表現為注重現實人生的意義,具體地講就是注重人生倫理價值與藝術品位,注重人生的自我修養與精神生活.

        國學的內涵

        國家之文學,才是國學之根本.學者黎黍勻認為,國學內涵包括了有國家文化與藝術特征的各類學科,這些學科具有歷史性、延伸性 、發展性、現代性、國家性.其中歷史性體現在古代文學的出現和影響力,比如《孟子》的學說,在各個時代有重要影響力,屬于歷史性質.

        延伸性

        包括了持續性和同化性.歷代有印度佛學與我國陰陽學說的結合,形成了中國佛學的體系,以及各個學科互相滲透同化.最明顯的是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比如我國各個少數民族的診斷、醫學作品幾乎都有中醫陰陽理論的表現和應用,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也有互相同化的特征.

        發展性

        包括了該文化或藝術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持續影響力.如儒家自孔子之后,不斷出現了朱熹、王陽明等人的豐富和發展,以及在宋朝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重視,使其影響力及發展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現代性

        包括了該文學在當代的指導意義和當代的價值.比如《世界文明史》威爾.杜蘭認為:“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將要毀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找智慧的精妙.”這是國學在當代的生命力和客觀影響力,也是國學本身的價值的體現.

        國家性

        包括了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特征,能夠明顯區別于他國的文化,具備世界范圍內的獨特性.而印度的佛學與中國的道德經,有相似點也有明顯的區別特征,埃及的太陽文化與中國的陰陽文化既有相似點也有明顯差異.這些都是各國文學的國家特征,民族特征.

        我國國學能夠體現了以上的內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體系,具備深遠的影響力和同化力,這是很客觀存在的事實.

        國學經典著作

        經部

        ——儒學經典

        經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石經類”、“匯編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名著.重要書目如:《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還有《弟子規引》

        史部

        ——各種體裁歷史著作

        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匯編類”,重要書目如:《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戰國策》、《宋元明史紀事本末》等等.

        子部

        ——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匯編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耶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重要書目如:《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淮南子》、《抱樸子》、《列子》、《孫子》、《山海經》、《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等.

        集部

        ——諸子百家及藝術、譜錄

        集部分為“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重要書目如:《楚辭》、《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等.

        《二十二子》

        《二十二子》一書,由先秦兩漢魏晉二十二家典籍合集而成,書目分別是:《老子》《莊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孫子》《孔子集語》《晏子春秋》《呂氏春秋》《賈誼新書》《春秋繁露》《揚子法言》《文子纘義》《黃帝內經》《竹書紀年統箋》《商君書》《韓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說》《山海經》.

        國學經典名句

        國學經典名句100條

        正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3、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論語》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河辛诉^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

        【譯文】孔子說:“質樸多于文彩就會顯得粗野,文彩多于質樸就會流于浮華.文彩與質樸搭配適中,才能成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4、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么樣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16、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譯文】孔子說:“干不義的事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云一樣.”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18、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來了.”

        19、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局促憂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譯文】曾子說:“知識分子不能沒有寬闊的胸懷和剛強的毅力,因為他擔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嗎?對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遙遠嗎?”

        2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淌.”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重視和諧而不強求完全相同,小人強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視和諧.”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驕恣,小人驕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說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為恥辱.”

        27、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沒有怨言很難做到,富有而不驕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譯文】孔子說:“君子端莊而不爭執,會群而不拉幫結伙.”

        30、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不能為求生而損害仁德,只能犧牲自己來成全仁德.”

        31、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32、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嚴格要求別人.”

        33、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單憑語言來薦舉人,也不單憑人來廢除他的言論.”

        3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強加給自己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35、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36、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謀事.”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38、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節制禮樂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優點為快樂,以廣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是有益的.以驕恣淫樂為快樂,以放蕩無度為快樂,以宴玩荒淫為快樂,都是有害的.”

        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年輕時,血氣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爭斗.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弱,要戒貪得.”

        4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所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點要考慮的:看的要考慮是否明白,聽的要考慮是否清楚,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態度要考慮是否謙恭,語言要考慮是否忠誠,做事要考慮是否敬業,疑問要考慮如何向人請教,心里不平時要考慮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時要考慮不要忘義.”

        41、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弟子規》

        【譯文】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42、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弟子規》

        【譯文】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43、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

        【譯文】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

        44、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弟子規》

        【譯文】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45、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46、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弟子規》

        【譯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

        47、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弟子規》

        【譯文】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丑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

        48、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弟子規》

        【譯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49、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弟子規》

        【譯文】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

        50、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弟子規》

        【譯文】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

        51、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弟子規》

        【譯文】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2、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弟子規》

        【譯文】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5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眥《弟子規》

        【譯文】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別人有能力,不能輕視,更不能妒忌.

        54、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弟子規》

        【譯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55、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弟子規》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么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5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譯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7、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后來行事的借鑒.

        5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譯文】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失誤要后及時補救.

        60、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

        【譯文】指在一個陷阱的環境里,不要過于與對手爭強好勝,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敵人.

        61、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譯文】仁慈的人觀察事物,看見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觀察事物,看見的是其“智”的一面.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63、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文】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會得到好處.

        64、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66、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譯文】學習之后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學之后才會知道困惑的地方.

        6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8、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譯文】廣博的學習知識,仔細地詢問知識,謹慎的思考知識,明確地分辨知識,全心全意地用知識.

        69、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譯文】接受了別人的禮品而不思回報,是失禮的行為.禮,原是禮節禮貌.現在人們通常指禮物.

        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譯文】這句話告誡人們指責不要太苛刻,看問題不要過于嚴厲,否則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與之打交道,就像水過于清澈養不住魚兒一樣.

        7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譯文】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人要生存,要有作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內憂外患,就要歷經一番艱辛困苦的磨難,就要歷經一番肉體至精神的人生錘煉.

        7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譯文】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7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譯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時也尊敬別人的父母和老人;愛護自己的幼小兒女,同時也愛護別人的幼小兒女.

        7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譯文】沒有圓規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圓”或“方”的形狀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7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譯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7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77、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譯文】不停地刻,金塊和石頭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難也能克服.

        7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譯文】青,從藍草中取得,顏色卻比藍更深,比喻后生晚輩通過學習和積累,學習超過前輩.

        79、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于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的,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80、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托載著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81、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8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譯文】真實可信的言詞不漂亮,漂亮的言詞是不真實可信的.

        8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譯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8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譯文】君子交友講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們的交情看起來像水一樣淡.小人以利為先,他們交友往往親密狎昵,他們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樣甘甜,卻不講道義.

        85、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了解自己,了解敵人,百戰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86、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譯文】努力去做的人常??梢猿晒?不倦前行的人常??梢赃_到目的.

        87、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商君書》

        【譯文】行動遲疑不決辦不成事,做事猶豫不能成功.

        8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譯文】短:不足,長:有余.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89、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90、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91、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后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9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譯文】真誠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堅如金石的東西,也要被打開.

        9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譯文】少壯年華時不努力學習,待到年老時就只能悲傷了.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

        94、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答賓戲》

        【譯文】不可以騙取功名,不應該虛假名聲.

        9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6、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97、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志》

        【譯文】指不辭辛勞,勤勤懇懇,小心謹慎,竭盡全力,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9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譯文】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譯文】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100、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譯文】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如何學習國學

        國學的基礎是背誦.要將這些經典文學爛熟于胸才行.這也是現在為什么很少人學習國學的原因了,覺得枯燥,乏味.滿口的之乎者也,很陳舊,很古板,很落后.那是他們沒有這樣高的慧根罷了.

        然后是結合實際的生活體悟其中的奧妙.沒必要逐句逐句的去翻譯,去理解.它是一種很自然而然的文學,是人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文化.所以,只要爛熟于胸,以后遇事,便會自發思考,舉一反三了.

        國學在當今的教育領域可謂是相當的冷門了.原因也有很多.

        人們所謂學以致用,覺得國學學了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什么用處.還不如多學幾門外語,到時候好找工作.這也是當今這種快餐文化和拜金勢力的風氣所致的.國家沒能夠有效的保護和推廣我們自己的文化,深深的陷在抓經濟發展的“泥潭”里,顧不過來啊.

        所以能有這樣一批愛好國學的年輕人,是非??少F的.這是我們的文化,不能丟.它的價值是非凡的,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發揚它.

         
        2022年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最新丨free性video另类重口丨丨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丨18videosex性中国69
        <div id="61hiu"></div>
      2. <track id="61hiu"></track>

        <bdo id="61hiu"></bdo> <menuitem id="61hiu"><optgroup id="61hiu"></optgroup></menuitem>
      3. <track id="61hiu"><span id="61hiu"></span></track>

        1. <nobr id="61hiu"><optgroup id="61hiu"></optgroup></nobr>
        2. <track id="61hiu"></track>
          1. <nobr id="61hiu"></nobr>